村文化景觀,于村莊而言,是村莊表面現象的復合體,它反映了該村莊在該地區的地理特征,以及在村莊整個發展歷程中所形成的特有的地域文化。他是人類活動的歷史記錄以及文化傳承的載體,同時也具有著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。
1. 空間布局
生產區域:通常情況來說,生產區域是美麗鄉村中面積最大的區域,是經濟發展的保障。
居住區域:美麗鄉村村民居住點一般以院落形式為主,除了對村屋的外立面的改造以外,戶前和屋后的改造也是提升景觀效果的一個重大方面。
集會區域:設計上可以增設村民活動廣場、大戲臺等供人們休憩、集會、交流。
交通區域:在保證行車行人的安全情況下,重點打造道路兩旁的景觀氛圍,以營造植物意境為主。
2. 空間營造
“點”型空間“點”型空間提升要點:在院落內種植生產性的果樹,突出四季特色。栽培蔬菜景觀如藤蔓類蔬菜絲瓜、黃瓜等,在院落內合理的布置設施景觀如水井、傳統農具石碾、石磨、筒車、轆轤、耕具等。
“線”型空間“線”型空間提升要點:通過道路兩旁的防護籬、植物、其高矮、樹姿、色彩的變化從而達到不同的視覺效果。在街道兩側過渡地帶種植蔬菜或者果樹,春天開花,秋天結果,使村落的街道景觀更加具有田園風光。
“面”型空間“面”型空間提升要點:協調果樹、蔬菜、高粱、稻田、麥田、油菜等不同農作物的色彩變化和尺度搭配。以農田的整齊韻律、果樹的春華秋實、苗圃的郁郁蔥蔥、花卉的絢麗多姿構建景觀的氛圍。
3. 形態組織
靜態空間靜態空間形態是指在相對固定空間范圍內,視點固定時觀賞景物的審美感受。以天空和大地作為背景,創造心曠神怡的曠達美;以茂密的樹林和農田構成的空間展現蔭濃景深之美;山水環保,瀑布疊水圍合的空間給人清涼之美;高山低谷環繞給人的深奧幽靜之美。
動態空間體驗者在體驗過程中,通過視點移動進行觀景的空間稱為動態空間。動態景觀空間展示有起景、高潮、結束三個段落。按照鄉村景觀的空間序列展開,如按傳統村落建筑、農田種植區、花卉苗木圃、蔬菜瓜果園等劃分,形成完整的景觀序列。
4. 景觀細部
村標設計:村標設計一般位于村莊主入口,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在村尾設置村標進行前后呼應。
設計要點:村標的形式主要有牌坊、精神堡壘、大型標示牌、立柱等。村標必須與當地的特色和文化相結合。注意村標的整體體量和建設材料的選擇、色彩的搭配等等。